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让系统化“治水”成就宁夏的绿水青山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09日

--自治区政协十届三十三次常委会大会口头发言

民建宁夏区委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我们做好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我区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水环境治理已成为悬在我们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宁夏,“治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难”:

一是先天条件之殇。我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山区大部分河道常年断流,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89毫米,水资源总量1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7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的1/12,经济社会发展完全依靠国家限量分配的黄河过境水。根据《宁夏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评价报告》预测,到2020年宁夏缺水量达到2.7亿立方米。

二是发展理念之惑。宁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直处于追赶阶段,压力大、困难多,直接导致多数地方政府官员奉行牺牲环境保增长的扭曲发展观和“先污染 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粗放的工业化模式、环境政策上的偏倚失衡给我区水环境造成空前压力。

三是治理体制之困。一方面,水资源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污染者众,而担责者少,由此产生的“公地悲剧”在水环境领域几乎无处不在。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机构存在条块分割、涉水职能分散的情况,分别编制规划、分项安排资金、分头组织实施,碎片化的政府功能导致部门利益化,又让治水陷入“反公地悲剧”之中,无法实现协同治理的要求,水污染防治也仅是停留在不断治标的恶性循环层面,造成“九龙治水,越治越污”的尴尬局面。

四是治水行动之艰。治水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先进技术支持,更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健全的组织机构,然而,这些软硬件投入和建设绝非一蹴而就。加之各级地方政府在抓水污染防治方面紧迫感不强,执法不严或行政干预执法严重,环境执法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今年1-5月,环保部发布的各地环境执法力度通报,宁夏因执法案件数较少而被环保部点名指出。

建议:

一、“治水”,必须有高度,才能在经济得失与环境保护之间做出取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首先,所有涉水部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更加重视节水护水管水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实现宁夏发展理念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

二、“治水”,必须有狠劲,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拥有不顾一切的决心。

1、压责任、重落实,加大问责力度。要强化水资源保护主体责任,抓紧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生态安全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排查、检查、督察,加大环境保护督查力度,形成强大震慑,倒逼责任落实。要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严格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特别是要抓住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不放,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要依纪依规严肃问责、终身追责。

2、勇担当、敢碰硬,推进“腾笼换鸟”。各县(市、区)要通过“大破”来换取转型升级的“大立”。设定严格的生态准入标准,严格建设项目审批,消除污染源,淘汰落后产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继续关停和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培育新型产业、培植科技产品、扩大先进产能,充分发挥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倒逼作用,有效盘活利用关停及拆除企业腾出来的土地空间、能耗空间和环境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填补环境治理行动后生态空间的产业空白,大力引进、培育高科技、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才能保持未来发展的领先优势。

三、“治水”,必须有创新,才能在复杂的治理过程中拥有成功的底气。

1、“治水”体制创新。结合“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充分发挥河长的作用,在一把手的协调下,深度优化涉水机构职能,消除体制性瓶颈和机制性障碍。在顶层设计方面,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完善上下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落实跨界水污染治理的事后惩戒机制;创新上下游水质监管机制,加强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水质综合考评量化体系;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统筹协调涉水部门资金;打造水利、国土、环保、农业等多部门的联合执法队伍,形成合力,有效执法;加强与陕西、甘肃、青海、内蒙等省(区)的互动交流,完善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共治。在水资源配置机制方面,清晰水权边界、健全水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2、“治水”技术的创新。首先是技术手段的创新。结合宁夏实际,引进先进治水及污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本地情况的涉水技术,开展自治区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加快实施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的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其次是技术平台的创新。创新现有涉水部门合作的平台,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群策群力,以大数据为支撑,完善水资源数据信息网络,从源头阻断水污染,而不仅停留在末端治理。  

 

上一条:再生水利用 宁夏水资源的永续发展之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