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成思危主席在上海调研时指出:大力发展我国担保行业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08年07月12日

本站讯:据《人民政协报》报道(记者陈建萍):担保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只有短短数年发展历史。正在上海调研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5月25日指出,支持发展担保机构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积极作用,应该大力推进我国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上海市有担保公司94家,2003年以后成立的有72家,有的担保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从未开展过担保业务。据悉,全国注册登记的担保公司共有二千余家。成思危说,目前我国担保机构的现状是家数不少、良莠不齐、规模不大,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譬如担保公司平均注册资本不足三千万,担保放大倍数较低。有的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与担保余额之比仅有1∶2,远远没有达到1∶10政策许可范围之内,与国际标准相比更是相差甚远,担保信用杠杆作用不能得到发挥,造成担保能量的浪费。

对于政策性担保公司和商业性担保公司并存的现实,成思危指出,首先是两者的服务功能定位不同。政策性担保公司应该倾向于支持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创新型、扩大就业及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都市工业型和面向社会的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主要服务于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商业性担保公司应该是市场的主流。同时,担保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既有经营风险的金融服务性质,又有辅助放大信贷供应的功能,现在仅仅作为一般的工商企业予以注册并不适合,政府应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管理,促进其规范发展。

成思危还提出,担保行业的发展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密切相关。信用担保的功能是信用的提升,其实质是风险的控制与分散,而风险的分散需要通过建立社会机制才能完成。目前,我国信用担保的社会需求与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巨大矛盾,是制约担保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研究虚拟经济的成思危风趣地说,所谓“信用”,就是“我信得过你,将钱借给你用”。如果信用信息失真、信用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失衡,信用行为混乱,则担保公司肯定会有后顾之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成思危认为,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硬环境就是加快信用立法。我国目前只有区域规章,而美国仅关于征信的法律就达到17部。软环境则指培育遵守信用的社会人文习惯和文化氛围,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激发信用需求,要下大力气营造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的社会环境。

上一条:谋长远之道 建有用之言 献务实之策

下一条:张榕明在北京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