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主席到华南理工大学作学术报告 纵论宏观经济形势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08年07月12日
本站讯:据《南方日报》报道,2005年6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来到华南理工大学,为学校1000多名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问题与对策》。
成思危主席的学术报告虽然时间不长,但抓住了全场师生的心,从头到尾,掌声、笑声不断,特别是当他说到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中国对外贸易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全场都安静了。
成思危说,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与美国和欧洲是贸易顺差,与日本、韩国、俄罗斯是贸易逆差,而有些国家过大夸张中国的贸易顺差,看不到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国既是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其实外贸顺差只占外贸总额的3%左右。
成思危认为,国际贸易本身是动态的,难以做到完全平衡,只能是相对平衡;而要解决贸易平衡则要靠协商和合作才能实现,打贸易战是不会有赢家的。有些人把贸易问题政治化,想打贸易战,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至于有观点称,因为中国的产品价格太低廉导致美国人失去了工作机会,成思危认为这完全是政客说法,美国从中国廉价商品中大大受益却“得了便宜还卖乖”。曾有美国官员与他辩论说,你看中国来美国的轮船装的都是满满的,而美国到中国的轮船却是空空的。当时成思危就反驳他,中国运往美国是鞋子、衣服、玩具等物品,只能用船运;而你们卖给中国的是高科技产品甚至是各种服务,当然不必用船运。你们不是说中国赚得多、出现逆差吗?而你们有许多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禁售,把他们解禁你们会转顺差了。在美国片面的舆论面前,就是要坚决与他们争辩。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去年和今年几度访美甚至在哈佛大学演讲时都遭遇到同一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
成思危表示,自从货币脱离金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以后,已成为靠政府信用支持的法币了,其价值只能用其购买力来衡量,但购买力中有国内购买力,也有国际购买力;而汇率反映的只是一国货币的国际购买力,汇率问题实际上是各国政府之间的博弈,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曾面临贬值的压力,而到现在,人民币又面临升值的压力,这是各国政府之间的博弈结果。但无论何种情况,决定汇率的主权在我国自己。
成思危认为,人民币汇率近期策略应该是在合理、均衡的基础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超正常增长,去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2067亿美元,比前年增长77%;其中有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等待人民币升值后获利撤出。所以中国要把汇率主权掌握在手,选择适当的时机扩大浮动幅度。至于是何时?他的理解是“出乎意料”,即你想我调整汇率时,我偏偏不调整,而你觉得没希望了,我可能开始调整。
成思危认为中期策略可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由基本盯住美元改为盯住美元、欧元及日元的加权篮子。而远期策略则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但成思危说这一点要非常慎重,管不住放开,非乱不可,要管得住才能放开。他相信在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人民币将可自由兑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