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陈昌智在2015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奉贤论坛上的讲话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5年09月30日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下午好!

很高兴出席“2015年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奉贤论坛”,在此我谨代表民建中央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和会员致以衷心的感谢!

WDCM上传图片

上海民建举办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已有多年,特别是落户奉贤以来,在中共奉贤区委、区人民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将围绕“互联、创新、活力”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高速发展,正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刻地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传统产业的模式和方式。2015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互联网+”发展目标。

虽然互联网发展道路充满曲折和风险,相关的技术和模式也不尽完美,但是,未来,互联网还将进一步改变世界,这一趋势不可阻挡,不可逆转,因此,作为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微企业,互联网可以拥抱,更值得参与。

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三大机遇:

机遇之一,我们直接面对的消费群体之众,超出想象:据研究,2015年,全球网民将超过32亿人,我国网民将近7亿人,如此巨大的网民群体,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机遇之二,互联网产业发展之快,超出预期: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9%,网上零售同比增长49.7%,网上销售额占零售总额比重超过10%。

机遇之三,产业增长空间之大,难以估量。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底,智能手机消费占比已经超过70%;2014年,中国空调市场销量同比微涨0.7%,但智能空调的销售增幅超300%。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战略的推进,未来,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将得到极大发展,互联网向衣食住行、医教文卫等全面嵌入,市场增长空间,难以估量。

当然,互联网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众多挑战:

1、飞速发展的技术和相对固化的理念之间的巨大落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提供了无限可能,但许多中小企业仍以观望为主,有的甚至认为“‘互联网+’是国家战略,只与大企业有关”。截止2014年12月,中小型企业的互联网使用率不足85%,而这仅仅是使用率,还未统计应用、产出等数据。可见,在这场新兴互联网经济潮流中,广大的中小企业相比传统大型企业和外企有较大差距。而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还是理念差距。“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是马云对人们面对新商机时所做出反应的经典总结,尤其对于传统民营企业家来说,固守陈旧理念反而可能会成为其向互联网思维转型的最大障碍。事实上,“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有异曲同工之妙,德国工业4.0绝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也能受惠于其中。我们举办这样的论坛,首先不是为了解决企业界朋友们的技术进步问题,更多是试图解决理念更新问题。

2、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和相对固定的管理体系存在巨大落差

在企业内部,表现为: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认为建一个网站就是“互联网+”了,并未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传统领域的营销或信息管理等。例如,90%的企业都已经做了网站,但是这些企业中可能只有1%企业在网上接过订单,原因是网站不具备成交力和传播力。互联网与中小企业的融合,绝不简单等同于“传统业务+互联网”。此外,中小企业大多把互联网看成是一个用于营销的工具,企业的其他部分如需求调研、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诸多环节,和互联网并未发生实质上的关系。

在行业和产业内部,表现为:各行各业都把互联网作为化解各自落后生产方式和无效产能的“神器”,造成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的低水平、低质量的重复生产。比如,互联网商业对实体店铺的需求量在下降,但各地缺乏特色和需求的中央商务区(CBD)建设依然如火如荼。

在政府管理层面,表现为:工业时代形成的各项规制制约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企业登记环节,一些虚拟化的企业遭遇登记注册困难;在经营环节,一些基于互联网的企业遭遇市场准入禁止和资质认定困难。

3、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和我们自身能力有限的落差

一方面,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能力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充裕的资金来投资信息化建设,也难以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来保障后期的运营维护,尤其是小微企业因无人员、无技术、资金少而在互联网化方面进展缓慢,甚至尚未“触网”。由于诸多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完全依靠自身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免费互联网应用服务正在涌现,O2O等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类应用突飞猛进,但这些新技术、服务、产品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对接却不畅通。根据工信部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目前应用了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11%,应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占91.3%,应用了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占15%,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占26%,应用了3D打印技术的企业占9.2%。可见,除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外,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例都很低,中小企业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需要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以及发展,“企业互联网化”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下面我谈几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深度融合。

互联网思维不是单纯的表面形式改变,而是企业内部意识形态的改变。因此,中小企业应主动适应和研究新情况,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一是充分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实现企业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整合线上线下各类资源;二是将定制和个性化服务作为核心理念,推动产品创新、生产制造、营销等环节的规模化与定制化的统一,以数据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形成在互联网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竞争力;三是促进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渗透到企业办公、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最终完成企业互联网化的转变。

第二,顺应市场。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放大,给我们造成了一个错觉,好像只要搭上互联网,人人都能成功。在这种错觉的误导下,我们的经营者往往会滋长自大情绪,自我定位和评价非正常膨胀,到后来反而在无情的市场规则面前伤痕累累。有的经营者,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评估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倾全力投入某一项目,难免遭遇重大损失。可见,认真研究市场、顺应市场需求、顺应市场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练好内功。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更大的外力和空间,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改善,是企业生存永恒的主题。如今,网购的广度和强度增长迅速,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网购已经成为主要消费途径,但网购商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信誉和服务还有很大问题,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一方面要靠平台设计的改革,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努力来解决。和所有事物一样,互联网也是双刃剑,企业产品质量好、功能多,市场份额可以很快提高,甚至出现爆炸式增长,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和信誉问题,也可能兵败如山倒。因此,我们的经营者,还得保持定力,练好内功。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圆心的奉贤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成绩有目共睹。谋划“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是奉贤创新发展的又一新篇章。当前,奉贤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和创新环境吸引力,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区综合功能贯穿发展全局。

衷心祝愿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上一条:陈昌智参观纪念民建70周年上海民建书画摄影展

下一条:纪念胡厥文诞辰120周年暨“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沪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