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辜胜阻到国机集团调研企业创新发展与走出去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6年05月16日

5月1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到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调研,并与国机集团副总经理谢彪,经营发展部部长王玉琦,以及战略规划部、人力资源部、资本运营部、纪检办公室等有关负责同志座谈交流。

调研期间,辜胜阻副主席认真听取了国机集团历史发展、推进各项改革、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和改革薪酬制度、企业内外部监督、国际化经营等情况的介绍以及有关建议,并就国机集团多元化经营内容、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科研推动创新驱动、国际化经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

国机集团是一家多元化、国际化的综合性装备工业集团,近几年来,国机集团保持着“有质量的”健康平稳发展,已成为中国机械工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业务链最完善、研发能力最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集团目前拥有11万员工,4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9家上市公司,180多家海外机构,围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两大领域,发展“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金融与投资”四大主业,其中,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是国机集团重点发展的主体业务。调研过程中发现,国机集团在科研创新与国际化经营方面成效显著。

国机集团科研能力强,创新发展成果丰富。凭借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丰富的行业资源,国机集团在机械行业主要领域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许多技术、装备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国机集团具有完备的科研开发体系和雄厚的科技实力,拥有120余家国家级研发与服务平台,110余家省部级科研与服务平台以及3万人的专业技术人员。集团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62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6300多项,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4600余项。长期以来,国机集团发展注重核心与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持续推进管理和业务模式创新,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研发机构、海外研发机构等为支撑的研发体系,为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驱动,集团在科研院所产业化、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发展思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国机集团国际化发展水平高。近年来,国机集团不断加强战略引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给装备制造业带来的机遇,如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统筹内外资源,持续创新业务模式,不断完善海外市场网络,2011-2015年,国机集团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9%,集团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上效果显著,其中涉外业务收入大幅增长50%,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齐头并进。在涉及机械、电力、冶金、农林、交通、建筑、汽车、船舶、轻工、电子、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国机集团市场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国机集团不断创新“走出去”模式,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积极协同,与集团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联盟,结合企业自身产品优势特点,抱团出海。此外,国机集团在完善产业链、推进市场化发展、开展新兴产业投资和运营等方面同样取得重大进展。国机集团业务发展覆盖面广泛,在装备制造类方面拥有研发制造、工程承包、贸易、金融服务等多元业务,产业链优势突出,发展协同效应明显。国机集团发展市场化程度高,在涉及的业务板块,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属于高度竞争行业,国机集团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充分竞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调研中,辜胜阻建议集团进一步转变传统思路,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引领,强化制度性供给,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改革、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推进等一系列改革行动,形成激励氛围,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向改革创新要效率。辜胜阻表示,推进国有企业创新驱动,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要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宽容失败,鼓励创新,为国企创新提供一定的试错空间,进一步激发激活国有企业的内生动力;要加快完善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企用人创新人才制度,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问题,为国企创新人才松绑,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引进优秀海外归国人员,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要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转换国企经营机制,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重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和管理者的创业创新精神,把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行业、国家的自主创新贡献与其长远利益和荣誉相挂钩,建立奖优罚劣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国企创新溢出效应,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建立产业链、提供技术服务,带动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要鼓励开放合作创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创新提质增效,率先“走出去”;要重构适应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管理体制,改变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而又重复交叉检查的局面,营造宽松的企业创新环境,让国企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轻装上阵”。

上一条:马培华就“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发展”在青岛调研

下一条:马培华出席全国政协第107期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作开班动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