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关键还是转变观念——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08年07月12日

“民营企业实力之强超乎意料,以前在国有企业的工厂里也没有看到那么先进的设备。”谈起非公有制经济话题,刚给民建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上了两个小时英语课的陈明德一扫疲倦。在去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非公有制经济专题调研活动中,虽然陈明德只参加了辽宁之行,但是所到之处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生机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用“惊讶”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陈明德说自己和非公有制经济非常有缘,从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到民建中央副主席,他都主管非公有制经济。据陈明德介绍,在全国9万民建会员中,约10%为民营企业家。因此每年民建中央的工作重点中都会有一条和非公有制经济有关。 大量的调研数据显示,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产值23305.61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76%。但陈明德提醒,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统计制度尚不够完善,统计口径不一致,特别是实际存在的大量“假集体”、“红帽子”等真私营企业,所以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实际数量、从业人员和经济总量都要高于目前的统计数据。 据了解,陈明德已准备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一份《关于政府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为个体私营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提案。“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所以东部地区比重大,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主要是观念的不同,尤其是地方政府观念的差异。” 陈明德指出,中部和西部政府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在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方面比较明显地存在着几个不适应:一是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思维,比如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大型建设项目招投标、进出口计划的安排等方面,仍然沿用国家投资、政府安排项目的思路,很少研究规划个体私营经济如何参与;二是制定政策时没有把个体私营企业同公有制企业、外资企业放在同等位置上来考虑。三是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处理好管理与促进的关系尚不十分明了。 “而且这种转变往往有连带效应,也就是需要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动作协调一致,否则,一个两个部门的改革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在辽宁调研时,一位税务局长对陈明德说,他也想帮非公有制企业,也知道非公有企业发展不容易,但也是爱莫能助。比如就个人独资的企业而言,投资者既是股东又是经营者,企业缴纳33%的利税后,个人还要缴纳20%几的个人所得税,这类的企业现在大部分都面临着扩大再生产资金的严重不足与超重税负的困惑。 陈明德总结,即使是在东部地区,也存在着“看人下菜碟”的做法。温州某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一大型私营企业,本身已具备了市场和资本进一步扩张的能力,并不急需资金,当地政府和银行在落实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时,给予该企业125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这个企业却至今没有向银行贷一分钱。与此相反,台州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在获得政府划拨的大面积土地后,却因为没有钱购进生产设备,生产车间至今还空荡荡的。 “我国目前96%—98%的私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如果这个庞大的群体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就根本谈不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陈明德表示,集中力量扶持少数大型企业,忽视了量大面广的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对于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弊大于利。

上一条:陈昌智文:“开发区热”早该降温了

下一条:成思危主席一行视察新浪

关闭